美学心得(第二百八十集) 罗国正 (2025年7月) 3300、写文章时能选出最佳的概念表达,就是一个抽象审美过程。由众多的最佳概念组成一篇优秀的文章,常常是一个复杂的形象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过程。 3300A、在关于“宇宙大爆炸”的理论中,他们的意思是讲“整个宇宙”的大爆炸时期,还是天文望远镜所及、或天文学家所思及之处呢?宇宙是无限大的,怎么可能是“整个”的呢?如果理解为“整个”,就等于将宇宙理解为有限。我们只能说,人类所观察到、或研究到、或推理到的宇宙那个部分出现过“大爆炸”的时期,这时期的部分之前、之后、之外,不存在“大爆炸”。 3301、现代佛学学者、美学家吕澂(1896-1989),是江苏丹阳县人。长期研究佛学、美学,并长期从事这方面的学习、教育、编辑、注释、著述工作,学术成果丰厚,尤其在佛学研究方面,具有崇高的地位。在美学上,他也受西方美学思想,尤其是德国学者摩伊曼的影响较深。下面介绍他的主要美学观点: 1、他认为西方古典美学,是从笼统的概念出发,建立一种形而上学的美学。 2、现代美学主要是“经验美学”或“科学的美学”,或可为美学心理学和非心理学美学。分别遵循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。共同特点是“美的态度”,据此则认为美感不是纯粹快感。其中主要的特点是在物象上的体验到自身的感情,即“感情移入”的现象。 3、强调美感是基于生命“最自然又最流畅的开展”,与“静观”不可分。 4、艺术作品是美感的实现。 5、艺术显示了生命的普遍意义,具有社会性。 6、“美”或“美的价值”只是狭义和广义之分。 7、美学“是一种科学知识”,“是一种精神学”,“是一种价值学”,“是一种规范学”。主张参用哲学、心理学、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学习、研究美学。 8、美的价值特质分为四:一、美的价值必属于物象。二、美的价值必与物象的效用价值有别。三、此物象必须表现出生命或人格的价值,又赖于感情移入的作用。四、要想体验到美的价值,须要取美的观照,这与伦理观照有别,其态度专一于对象之内。 9、凡从人们最自然的“生”,观照的、表现的、最广社会性的、有普遍要求的人生的事实价值,都是最美的。 吕澂的理论见解,给我的印象是:博学多才,头脑清醒、思路明晰,在分类上也较为有条理。但他的一些美学观点,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。例如,他没有将美是人的美感、审美疲劳、美是主观与客观、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,作出清晰的表述、认真研究,这样就很难将美学问题更合理地展开。他认为普遍要求的人生价值,都是最美的。而事实并非如此,不少普遍要求的人生事实价值是没有美感的,无论在生理上、还是思想上,都存在不少没有美感的现象,就更不用说“都是最美的,”。有些有价值的东西,是又脏又臭的。也就是说:有价值是不等于美。价值与美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,当然也存在很多有价值的事物是美的。所以,必须辩证地看待价值与美的关系。 3301A、信息或数据是不可避免地不对称存在于现实之中。因为人与人、人群与人群、机构与机构的不同经历、知识结构、地域、专业、层次、利益、获取渠道、高科技装备等的不同,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获取所需。信息、或数据有公开、有保密。保密又分不同的密级,各自都有天然的、或人为的护栏。越过界限去搜集信息、或数据,通常都被视作不正常的行为,或被禁止、制裁。所以,人在这方面须进退有度。没有足够的信息、或数据,很难进行精准的审美判断,更难做出正确决策。在缺乏信息、或数据的情况下,人的感觉、审美能力、逻辑推理的能力,就显得非常重要。历史和现实太多例子证明了这方面的问题。信息、数据的公开与保密的程度,常常是与利益、关系、感情、尊严等相联系。 3301B、今天莫名其妙在脑海里冒出了四句话,有点像偈语,特记录下来: 万物归尘土, 众心不例外, 本来物自动, 无须多感慨。 3302、以时间为重要价值尺度、审美标准之一是事业走向成功的必备方法。保存、发展好本体、或主体,就有走向胜利的希望。对于个人来讲,主要在锻炼好身体,使之身心健康,努力学习,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,这是运用好价值和时间的重要方法。 3303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下,中国文化中真、善、美内容将会迅速提升存量空间与外溢的速度、深度和广度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