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郁达夫美学思想的分析 罗国正 (2024年11月于广州)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(1896—1945),是浙江富阳县人,三岁失父,年少时如受邻里欺负,除饮泣外,便会倒在女婢翠花的怀里,让她抱着抚慰。16岁与赵家少女月夜相拥,使他动心二年,一别后,去日本留学,多年后归国,见到这少女的侧影,发现她已怀孕多月,他懊悔错过了这段缘份。在日留学期间,曾被两位日本少女冷遇。在无意间窥见房东女儿洗澡,又彻底燃起欲火。在一个风雪之夜,乘火车到东京一家妓院,放纵自己,心中却念念有词:索性沉到底里,不入地狱,哪见佛性。他一生娶了多个妻子,有十多个子女,他每段婚姻都有过如痴如醉的激情,并将这些经历,较为逼真地描写,所以,他的作品有很多读者,版权费、稿费等收入很丰厚,日子过得比当时的鲁迅还要富裕。无论如何沉迷于女色,他的爱国情怀还是相当显著。他努力学习、教学、编辑报刊、参与大量的社会活动。1913年郁达夫随兄郁华到日本,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,后入帝国大学经济科。1922年回国,与郭沫若、成仿吾创立创造社,主编《创造季刊》、《创造周报》、《创造日》等,1923年至1926年在多所大学任教,并主编过《创造月刊》、《洪水》。1928年与鲁迅合编《奔流》。1929年与鲁迅、宋庆龄等发起民权保障自由大同盟。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。1937年,投入抗日救亡运动,还到南洋、新加坡等会、团,进行抗日活动,主编《星洲日报》。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,人们连他的尸体都找不到。社会活动家胡愈之说:“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的纪念碑上,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。”在郁达夫的诗里有这样的名句:曾因酒醉鞭名马,生怕情多误美人。虽然他只有49岁短暂的生命,他既有平常夫妻的烟火气,也有“野炊”兴奋,有人这样评价他:在民国,论洒脱论性情,论风流论风骨,不能不说郁达夫。下面介绍他主要美学观点: 1、“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”。 2、“自然的美,人体的美,人格的美,情感的美,或是抽象的悲壮的美,雄大的美,及其他一切美的情素,便是艺术的主要成分”。 3、“艺术对于我们所以这样重要者,也只因为我们由艺术可以常常得到美的陶醉,可以一时救我们出世间苦,而入于涅槃之境,可以使人们得享乐我们的生活”。 4、“艺术中间美的要素是外延的,情的要素是内在的”,“犹如灵魂肉体,互相表里,缺一不可”。 5、“美的目的,就在美,除美以外,系别无作用的”。 6、美情操内容,是由感觉的感情、观念的感情、观念的联合、发生的美感等集合而成,“趣味”系根据美的情操而来,鉴赏文学的最大条件,即在美的情操可由修养而扩大。 7、艺术各分支,不能相混,只有戏剧,“却能同时收到其他各种艺术的补助,而完成他自己的美处”。 8、小说的价值,“以真和美两条件来决定”。 9、“凡真的美的作品。它的社会价值,也一定是高”。 10、具备真和美,结果“也必会影响到善上去”。 11、小说的形式美,在于结构、人物和背景。 12、“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,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”。 13、欣赏山水、自然是“人与万物调和,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和谐作用”。 14、“我们只教天良不泯,本性尚存,则但凭我们的直觉,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”。 ……
|